中电互联多个案例获评2023年度电子信息行业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11月25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与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大会在江苏盐城召开。大会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质量提升典型案例。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和下属中电鹏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电鹏程)、中电星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星原)、中电凯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凯杰)、中电九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九天)相关案例获评2023年度电子信息行业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中电互联:基于工业大数据的SMT行业质量管控平台创新应用
该案例针对SMT行业质量管控主要靠人工检验等痛点,通过新一代工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与MES、WMS等信息化系统连接,提供数据在线收集、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在线预警与在线分析及改进等服务。通过数据实时采集与信息交互,人力成本比应用前降低20%以上;通过各版块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应用,产能提高18%以上。钢网印刷工序单位产品加权缺陷降低82%,回流炉工序不合格率降低84%,波峰焊工序单位产品加权缺陷降低54%,单位产品平均缺陷率从1.7%降低至0.4%。通过“SMT稳健质量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施,每条SMT产线每年至少可节约可计算经济效益35万元。
中电鹏程:基于物联网和边缘智能的电子制造装备
该案例结合中国电子PKS体系,从系统核心处理器到操作系统及自有云平台中电云网及平台上的海量应用,实现智能装备远程运维平台全流程的国产化、系统化、可信可控化、安全化。智能装备远程运维平台的实施内容包括开发电子信息产业成套智能装备,建设工业物联网云平台,并基于边缘计算网络系统架构,研发云-边-端一体化协同的边缘计算网络系统,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和海量数据传输,提供工业机理模型、工业分析算法、工业APP 管理调用服务,进一步整合智能制造行业上下游资源。项目建设完成后,覆盖行业3个,覆盖领域9个,开发工业APP32个,兼容协议数量达24个,开发工业机理模型55个,服务客户数35个。通过物联网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完成对智能装备的整体生命周期管控,实现工业设备互联、工业APP组态一体化开发、业务系统上云、可视化运营等,满足公司各领域客户生产车间与平台对接需求。
中电星原:机器视觉智能检测
该案例针对公司零部件高精度质量检测需求,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测量和部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部署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备,开展零部件的高精度尺寸测量,缺陷检测,质量分析评价和预测,系统检测精度最高达到了±0.001mm,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建设完成后,操作人员从5人减少至1人,检测效率提升30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8%。未来,该案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检测精度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制造、医疗装备、半导体等对精度要求更高的领域的需求持续扩大,该案例将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中电凯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SMT质量提升应用
该案例针对SMT行业数据采集难、工艺过程信息量大而控制复杂、质量检测与管理难度大三大行业主要痛点,开发了成效显著、可复制、易推广、价值高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中电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与部署,设计了一种新的工序诊断与调节模型,运用工序诊断与调节技术确定SMT产线最经济的诊断与调节周期,精准确定生产工序的诊断间隔;形成了将线内质量工程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于工序诊断与调节的技术,解决了全流程质量控制过程动态故障诊断和质量预防难题,开发了面向SMT产线全流程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系列APP,可以有效提升制造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中电九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高端电子制造企业敏捷智慧质量管控整体解决方案
本案例针对我国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主流云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应用处理模式,综合应用高速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配选若干互联网体系要素加以柔性化组合,并予以标准化,解决制造业质量管控不全面、缺陷回溯和验证难等难点。该案例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生产过程质量管控落地方案,针对高端电子制造业,方案效益明显,企业产品质量平均提升5%以上,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以上,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0%。目前,中电九天在国内高端电子制造业积淀了广泛的用户基础,基于本方案,可以为电子制造企业提供质量标准建模、智能工业大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管控等服务。
此次遴选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根据工信部科技司开展的质量提升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旨在增强电子信息行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产品可靠性水平,及时发现、总结、推广一批示范性强的先进经验。本次案例征集面向质量管理能力、可靠性提升及质量技术创新应用三个领域12个细分方向,历经企业申报、初筛、专家评审环节,从解决方案的系统性、技术先进性、以及应用成效和推广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评选,最终确定了80项电子信息行业质量提升典型案例。